第555章 消失的材料(1/2)
姜昆案的重新核查,在许阳的持续关注下,缓慢而艰难地推进着。李伟领导的核查组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阳奉阴违,但效率低下,遇到关键节点总是以“对方不配合”、“线索中断”等理由拖延。
许阳并不急躁,他深知打破固有的利益藩篱非一日之功。
他一边盯着这个案子,一边将目光投向了督察总队的另一个重要职能——内部违纪案件调查。这里存放着大量涉及全省各地公安民警违纪违法的案卷,其中不乏一些悬而未决或处理存疑的“存量”问题。
许阳直接利用自己的优势私下查阅了近三年来所有涉及执法过错、徇私舞弊、重大违纪的未结案或申诉案卷。这个要求,让负责档案管理的内勤面露难色。
“许副总,这些卷宗数量庞大,而且……有些可能涉及保密级别较高的情况,您看是不是……”内勤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“按制度,我有权调阅分管范围内的所有案卷。”许阳语气平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,“如果有需要特殊审批的,列出清单,我来签字。”
内勤不敢再多言,只能照办。
接下来的几天,许阳几乎泡在了档案室里。堆积如山的卷宗,散发着纸张和灰尘混合的气味。他像一头沉默的猎豹,在故纸堆中搜寻着可疑的痕迹。
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他,很多问题的根源,往往就隐藏在这些被时间尘封的细节之中。有些人以为事情过去了,卷宗归档了,就安全了,却不知在真正的行家眼里,这些静止的档案,有时比活人的嘴巴更容易露出破绽。
他的专注和投入,再次引起了某些人的不安。
总队长郑国涛闲逛来到了档案室,只见他看似不经意地提醒了许阳一句。
“许阳同志,工作要抓重点,注意劳逸结合啊。有些历史遗留问题,情况复杂,牵扯面广,处理起来要格外慎重,不必急于一时。”
许阳内心对此极为不屑,但仍表面挂着笑脸点头称是,但转身依旧埋首于档案之中。
在许阳看来,既然大家都喜欢“装”,那他也同样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在翻阅一批关于执法记录仪管理使用问题的问责卷宗时,许阳发现了一个被刻意忽略的细节。数起发生在不同地市、不同时间的群众投诉,都指向民警执法记录仪内容“意外丢失”或“损坏无法读取”,导致无法还原执法现场真实情况,最终涉事民警多以“证据不足”被轻轻放过。
这些案例单独看,似乎都可以用“意外”或“疏忽”来解释。但当许阳将这些案例的时间、地点、涉事单位甚至部分涉事民警的姓名进行交叉比对时,一个模糊的关联网络逐渐浮现。
尤其引起他注意的是,其中三起发生在东坡市及周边区域的案例,涉事民警都间接或直接与之前被调查的副局长姜昆存在某种关联,要么曾是其下属,要么在其分管过的部门工作过。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地方,那就是这些人曾经都在紫阳市工作过。
这仅仅是巧合吗?
许阳敏锐地感觉到,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条关于执法记录仪管理、甚至可能涉及销毁不利证据的灰色产业链。而这条链的另一端或许与姜昆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他立刻要求省厅的网络信息部门,协助调取全省近五年来所有关于执法记录仪“非正常损坏”或“数据丢失”的报备记录和后续处理情况。
然而,请求提交上去后,却石沉大海。得到的回复却是系统升级,数据导出困难,需要时间。
许阳心中冷笑,他知道这又是无形的阻力在发挥作用。他不再等待,直接动用自己作为副总队长的权限,亲自前往网络信息部门的机房。
他的突然到来,让值班人员措手不及。许阳没有理会他们的搪塞,直接坐在一台电脑前,要求调取原始数据库日志和备份记录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