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白玉堂初入汴京城(1/2)
北宋庆历四年,冬至,东京汴梁。
这一天,对于北宋人来说,是一年里的大日子。
百姓们忙着置办新衣、回家摆酒酬神、祭祀先祖,官员们忙着交接一年的工作,年终审计、账目清算。
因为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冬季,从冬至到除夕,朝廷开放关扑等活动,上至皇帝、宰相,下至地方官员,终于可以卸下这一年的重担,抛开顾忌,参加民间的庆贺活动,实实在在地享受与民同乐。
对于日常缉查甚严的宋朝官员来说,冬至的到来,意味着悠长假期的开始。不论是百姓,还是官吏,冬至,是宋朝人的年终大节。
这一天既是冬天的开始,也是新一年的起始。
街上行人的脚步,都比以往要加快了些,大概都想要早些赶回家,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。偶尔有酒家匆匆经过,也是为城中大户送些热吃食。
时下,开封城里的大户人家最时兴的是向酒家预订吃食,方便又省事,只是忙了酒家的闲汉,每天要跑好几趟。还好,往来的大户多有赏钱,一天下来,自己打壶酒,吃顿热水饭,是足足够了。
天气逐渐阴冷,潘楼街的王婆一直念叨着下雪,偏老天就不给她面子,雪始终没有下来。
街坊四邻便笑道,“您老可做得地媒,可这老天的缘法,还是求告菩萨更加灵验。”
自入冬以来,官家一直吃斋诵经,也不见菩萨心软,下一场瑞雪,来宽抚皇帝虔诚的心。
这一年,北宋朝廷刚刚与西夏签订了停战协议“庆历和议”,一力签订停战协议的正是中书门下平章事(使相)兼枢密使,庞籍。
宋和西夏的停战和谈,堪称一场拉锯战,从庆历三年正月一直谈到了十二月,几乎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,最终西夏妥协,同意向宋称臣。
在确定双方的地位之后,又围绕好处费等问题谈了将近半年,直到庆历四年的五月前后,终于议定了所有细节,签署停战协议。
庆历四年十月初二日,宋仁宗颁布和议诏书,标志着庆历和议的达成。西夏向宋称臣,而宋给西夏的好处是:银子72000两、绢153000匹、茶30000斤,两国开放边境贸易。
庆历四年,终于在“新政”、“停战”等谈判声中,吵吵嚷嚷地过去了。
入夜了,汴京城里的酒楼、食肆热闹非常,闲汉小乙提着空食盒在路上狂奔——他刚刚给官员府中送了吃食,现在忙忙地赶回去交差。
不想,一个不留神,和迎面而来的一位年轻人撞个满怀,眼见得把对方的外袍弄得污了,忙不迭地赔小心。
这匆匆赶路的年轻人是杭州府白家主事人白玉堂。
他刚从杭州赶来,急着在黄昏关城门之前进城,这一路走得颇有些心急,人马俱疲,又忙着赶路,不及躲闪,与小乙撞在一起。
眼见得外袍弄上了泥灰,他皱皱眉,只掸了掸衣服,未与小乙计较,匆忙离开了。
透过白玉堂的眼睛,我们将看到一千年前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,北宋都城,东京汴梁。
梁门大街,东京最繁华的街道,横穿整个汴京城,紧挨着皇城,与汴河大街平行。
两条街中间,便是著名的大相国寺、开封府、尚书省、景灵宫、太常寺等中央一级职能部门。周围环境好、交通便利、街道宽阔,这里也是政府一级官员们的办公场所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